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之第一阶段

国内术后康复现状

现阶段由于术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理念上存在差异,术后康复的重要性以及得当的康复方法未能得到普及,部分患者在术后不能很好地进入到康复治疗环节,从而导致康复不及时、效果不明显、进度不理想,甚至到最后出现了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家进行术后康复,我们将分五个阶段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要点进行介绍。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术后第一阶段,即0-2周的六大康复注意事项。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注意事项


膝关节镜术后患者,由于术后患肢有一定的制动措施,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肌肉泵作用会减弱,进而影响血管的舒缩反射,致使血液流速减慢、外周静脉扩张,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术后当天应开始膝关节伸直位的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训练,这有利于增加肌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虽然训练会产生轻微的疼痛,但是必须要做。



 动作推荐】

 术后12小时开始膝关节伸直位的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训练,每个动作持续3秒(跖屈、背屈)50次×2组,每45分钟到60分钟训练一次。并逐步过渡到踝关节跖屈和背屈的抗阻训练,六周后开始提踵练习。


注意事项

进行股四头肌再训练



膝关节创伤和手术干预会导致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出现。事实上,关节肿胀或关节周围结构损伤后发生的反射性肌肉抑制,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如果其持续存在会阻碍康复进程,造成股四头肌萎缩和本体感觉减退。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是效果好且无痛的股四头肌再训练方法,必要时可加入神经肌肉电刺激,这有助于更快地恢复肌力,并可有效防止伸膝迟滞以及由其导致的步态异常问题的出现。


【动作推荐】

术后12小时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方法是做股四头肌绷劲练习,每次绷劲持续3秒,强度为最大收缩的二分之一,15次×5组,每天训练3次。以后逐渐进阶为最大肌肉收缩强度,15次×5组,每天训练2次,每周5次训练。


注重早期负重


注意事项


当今愈发先进的固定技术(如挤压螺钉骨—骨固定)为术后早期负重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基础。因此患者在术后两天可开始负重并进行渐进性负重静态练习,患肢可先负重自身体重25%,随后逐渐增加至50%、75%、100%并实现单腿负重。让膝关节逐渐适应增加的负荷。早期负重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本体感觉能力和平衡能力。由于关节损伤和手术会使膝关节周围的感受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本体感觉会下降甚至缺失,进而引发关节静态感知能力、运动中身体姿势的调整能力以及平衡性能的下降。因此,应鼓励早期进行神经肌肉训练。只要患肢开始负重,就可以在软垫上进行渐进性负重练习,并逐渐加入平衡评定和训练。


注意事项

保持髌骨活动度



相关研究证实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髌骨活动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为恢复髌骨的正常活动范围,应每天进行髌骨松动,用掌根或手指向上、下、内、外四个方向推动髌骨,使髌骨在每个方向都移动至极限位置(注意不是向下去压)。灵活的髌骨活动度是膝关节获得最大活动度的基础。


预防关节纤维化


注意事项


除髌骨活动度之外,影响关节活动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关节纤维化。它指的是韧带重建术后瘢痕的增加及僵直,亦即创伤相关的关节周围及关节内部纤维组织的形成。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如果合并关节纤维化所造成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会导致膝关节功能体验下降。因此,术后第六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弥补制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关节软骨变性、胶原过度形成、疼痛以及关节纤维化。


注意事项

控制术后组织液渗出



膝关节渗出会抑制股四头肌功能。这是由于关节囊内的机械感受器会对张力变化产生反应,转而抑制支配股四头肌的运动神经。因此控制术后渗出可减少股四头肌抑制,更快地恢复肌肉力量。可以用包裹膝关节冰敷的方式来控制术后组织液渗出所引起关节内炎症反应、疼痛及肿胀。建议冰敷时间为15到20分钟。(注意皮肤和冰袋之间要用毛巾隔离一下,以免冻伤)



The end


术后第一阶段的注意事项还有:

避免在屈膝40°时主动伸膝到0°,(用健侧腿或手来辅助完成伸膝动作)行走时支具锁定在0°,避免热敷,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 



ACL重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运动受限。此期应达到完全被动伸直(与健侧腿一样),关节活动度争取达到屈膝100°。 每天康复训练结束后,应对伤膝给予冰敷。对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疼痛,关节肿胀,积液问题应给出正确的判断,及时调整训练量和强度。

附件下载

微信公众号